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8的文章

康軒三上第七課 馬太鞍的巴拉告

圖片
康軒三上第七課    馬太鞍的巴拉告         蔡孟耘 【教材分析】 一、本課是說明文: 以說明的方式介紹花蓮 馬太鞍的巴拉告,理解這種聰明的捕魚方式,能讓大自然生生不息。 二、教材地位: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說明文,不同於記敘文本,閱讀的方法也不同。新課綱的中年級閱讀學習表現著重「認識繼續、抒情、說明及應用文本的特徵」,搭配寫作的學習表現則是「書寫記敘、應用、說明事物的作品」,如何從讀到寫?老師必須從一篇篇說明文的課文教學過程,讓孩子從「讀懂」、「懂讀」到能夠用說明表述方式來「表達」。 三、教學思考: 每篇文本都有其獨特性,老師應該掌握教材的獨特性,教出語文的工具性。 說明文的重要特點就是具有知識性,閱讀說明文通常是有目的性的,例如:獲得新知識。我們整理教材所有說明文課文,可看出這些課文分別具備了各種類別的知識,學生從閱讀中獲得新知識,進而拓展其他相關閱讀開闊視野。 指導中年級學生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有其必要性,因為社會課、自然課的教材內容,大多用說明方式書寫的,學生若無法讀懂內容,將產生學習困難。因此,如何 讀懂說明文 本,就是中年級最重要的學習目標。                                                                                            【文本分析】 單獨面對文本,閱讀時哪幾個自然段讓讀者來回看?為什麼要來回看?因為有點不懂,所以做了來回的確認。為什麼順著讀卻無法一次就讀懂?這個部分也就是學生容易讀不懂的。 第二段如何打造魚屋,是由下寫到上;第三段介紹魚屋的生態,是由上往下寫,有次序的介紹事物,理解事物的結構與功用,是本課的重點。雖然是有次序的介紹,但是兩段的安排邏輯不同,學生閱讀上就容易產生不理解。因此,教學重點就會放在「如何用方法讀懂這篇說明文」,以及「運用總分句介紹事物」。 【教學設計】 一、本課教學設計主要從「讀懂」、「獲得新知

康軒一上第七課 爬山

圖片
記錄我們擁有的美好時光 康軒一上第七課   爬山                                                                                                                                新北市麗林國小   黃秀精 老師 課前想一想 小一的孩子,生活經驗的範圍離不開學校與家庭,尤其是時刻關心自己的家人,和他們一起活動的時光是最甜美的。 在「甜蜜的家」單元裡,「門開了」描寫迎接家人回家的喜悅,「我們的家」描寫星星、小魚、小鳥和我的家,這一課「爬山」則是講述星期假日與家人的休閒活動,這些豐富有趣的點點滴滴,都環繞著「家」的生活經驗,教師可以藉由細緻的引導,讓孩子「有內容」歡暢分享,「有想法」延伸創意。 教材分析 文     體:詩歌 表述方式:敘述 內容大意:星期天,全家一起去爬山。一路上有小花小鳥的陪伴,一家人手拉著手,終於爬上小山頭。 語文重點: 1.   短語加長接句:「一朵朵」、「一個個」 2.   造句:「 …… 終於 …… 」 讀寫做一做 教師可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看圖說話: ( 一 ) 圖片裡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麼呢? ( 二 ) 說說看圖片裡有哪些風景? ( 三 ) 每個人的臉上有什麼表情?他們的心情看起來怎樣? 時間:星期天 事情:全家人去爬山 景物:小花一朵朵、小鳥唱歌 結果:大手牽小手,終於爬上小山頭。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睜開天真的雙眼,眼裡看到的是他感興趣的景物,記得的是他感覺有趣的。課文的最後一句是強調 「 …… 終於 …… 」常會用在「經過一番努力才完成」的事物上,暗示孩子充滿毅力不怕辛苦,認真的參與活動,最後總算到達目的地。 引導 教師可設定情境,給予句子開頭,在課堂中鼓勵小組討論後,接寫出完整的句子。 例 「連續好幾天都是下雨天,」學生接寫「連續好幾天都是下雨天,今天終於放晴了!」 例 「哥哥每天練習跑步半小時,」學生接寫「哥哥每天練習跑步半小時,不怕風吹日晒,從不隨意放棄,終於在運動會中贏得獎牌!」 例 「小蝸牛不停的向前爬,」學生接寫「小蝸牛不停的向前爬,從

康軒六上 第四課朱子治家格言

圖片
康軒六上 第四課朱子治家格言 新竹市東門國小 秦心老師 也許,許多老師看到這一課,會覺得有點無聊,想著:「不過就是五則格言,這樣解釋完以後還需要上什麼?而且旁邊都有語譯,學生自己看也看得懂.」而顯得這課單用五則格言搪塞,未免太空泛了些,其實,這時候,我們先換個角度來思考,如果你是朱柏廬(作者),你寫這些格言是要做什麼?你的目的是什麼?藉此,我們來思考我們想教給孩子什麼?透過易位思考,我想到的是:「孩子們在讀過這些格言,他們可以了解在古代,朱柏廬認為治家應該具備什麼?」這樣讀這些格言,我們就可以探討很多了.另外一個部分,其實,我一直以來都認為「注釋」跟「語譯」都是後人給予的解讀,因此,我在上課的時候都希望孩子先讀原汁原味的文本,而這樣短短的格言,很適合給六年級的孩子讀,原因是,可以銜接學生升上國中面對的文言文,讓他們先試試水溫. 因此,一開始,我先把這五則格言發下,不翻課本,就字面、詞面或上下文,請小組先去試著解讀其意思,並上台幫我們解說,在這一階段,我想達到兩個目標:一為藉由推論理解格言,二為訓練小組討論的方法.在推論理解部分,因為一直有教孩子們運用部件、另造詞和上下文去推論理解,因此在這個部分,我認為孩子們透過討論可以達到,但在討論的方法部分,會在六上還教的原因是,學生因為熟悉了每位同學,相較來說也很了解每個同學的程度,所以很常會只聽程度好的同學發言,而程度普通的同學則淪為聽眾,容易有一言堂的情況發生. 圖解: 1. 右上的小框框裡,規定了相關的討論方式,並要求學生把號碼記錄上去. 2. 首先,要求學生們試著斷句,再來,請他們先討論我特地框起來的詞語,是什麼意思,接著,了解詞語的意思後,試著寫寫看一整句的意思,如果行有餘力,再來,根據討論出的意思,去想想看這句的主旨以及作者的個性可能是什麼? 3. 因為有些組別討論的格言是重複的,因此,兩到三組根據同一格言一起報告、補充,或是他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那麼就記錄在旁邊,所以可以看到各組也有修正的痕跡. 當學生充分理解格言以後,這時,我們便要歸納,我告訴學生們:「這五則格言.都是同一位作者朱柏廬所寫,請問你覺得他的個性可能是什麼?」從不同的格言,我們可以看見作者的個性有不同的展現,再來,我再問:「這五則格言,都是收錄在治家裡,你認為,作者覺得要治家

康軒二上第三課 第一次做早餐

圖片
康軒二上第三課   第一次做早餐                                      新北市麗林國小    黃秀精 老師                                                                                               課前想一想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學習,第一次學走路,第一次學說話,第一次自己上學 …… 許多的「第一次」,讓我們的生命更加多采多姿。 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回憶過去的生活,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不論是緊張、興奮、快樂,即使是懊悔,這些難得的經驗,也值得我們珍惜,再三品味。 讀寫做一做 這一課內容重點是做這趁爸媽尚未起床時,第一次為家人做早餐,一個步驟一個步驟逐一完成。每個動作都有他的想法與期待,透過做早餐表達對家人的愛。 我們從內容看到:第一段是說作者利用什麼時候做早餐,第二段是說做早餐的過程,第三段是說做完之後的心情。 重點在課文第二段,作者為家人做早餐的步驟與順序。 「 先 …… ,再 …… ,最後 …… 」 是表示先後順序的連接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照自己的生活經驗,練習造句。 引導 教師可先設定情境,再請學生思考,練習造句。 例 媽媽先把蒜頭爆香,再放入菜炒一炒,最後加入鹽調味,一道菜就完成了。 例 妹妹先用鉛筆畫出草圖,再用黑筆描邊,最後用彩色筆塗色。 例 我先把碗筷擺好,再盛好飯,最後請爸爸媽媽吃晚餐。 資質靈敏的孩子,還可以在順序之間加上感官摹寫或是修飾的詞語,運用課後小練筆,可以將擴句成為段落,或是延展成為小品文。 在上次帶二年級學生的班上,是在晨光時間安排與生活課程相結合的主題「我會做早餐」。學生自備想要塗抹擺放在吐司上的料 ( 如:果醬、鮪魚醬、奶油、荷包蛋 ……) 短短十分鐘就可以完成吐司的製作,然後小組同學一起共進早餐。接著,利用深刻的操作經驗,每個人自己寫出獨特的文章。

康軒五上第12課 衝破逆境

圖片
一起來備課:康軒五上第12課 衝破逆境 屏東縣中正國小林用正老師 最困難的時候,也就是離成功不遠的時候。——拿破崙         有人是這麼說的:「挫折是最好的老師。」人的一生不可能風平浪順,如何以挫折為師,成為重要的議題,我們需要如飛機般逆風飛行,我們也需要如蜘蛛般勤奮織夢。 一、內容主旨: 這一課是由兩則作者本身的經歷組成,著重於「生活裡的觀察與體會」。第一則從蒼鷹訓練小鷹的過程,體會到「逆境使人堅強不屈」;第二則從小蜘蛛織網的過程,體會到「不怕困難,努力堅持的重要性」,這兩則小故事,其實也呼應作者劉俠本身的人生經歷。 二、備課想想: (一)備課時,我們可以先關照「 文體 」。這一課是記敘文,但記敘文從低年級就開始學了,高年級的記敘文自然會有所不同,可能會以夾敘夾議或是藉事說理的方式呈現。這一課是藉事說理的文章,都是透過寫事來說理。 (二) 結構比一比 :這兩篇文章的結構相似,都是引子(文章的開始,引導引入正題)為始,例證或觀察接續,最後以生命體悟結尾。第一則有直接說出體悟,而第二則是提出問題,引發讀者思考,可以讓學生想想這兩種寫法哪種比較好。 (三) 寫作序列 :根據課綱,高年級的學生要能書寫議論文,而本冊在第七課出現過一次議論文(從失敗中覺醒),而第12課很適合扣緊文章主旨,將文章主旨轉化成議論文寫作的論點,讓學生可以在這學期再練習寫第二次議論文。(本學期可寫2篇議論文) (四) 課文內容改寫論據 :讓學生找找在本冊中,哪些課文的主角曾經面臨挫折,後來克服挫折而蛻變的,讓學生練習從課本中取材。 三、讀寫合一:這一課,我們可以讓學生寫「以挫折為師」的議論文。 (一)論點:即為本課主旨 (二)論據:以前述的例子為主。 寫作大綱 注意1:從失敗中覺醒這課的兩個論據都是正例,在第12課,我們可以延續這樣的練習。 注意2:劉俠自己克服類風濕關節炎的歷程,也很適合寫進文章裡。 四、挫折名言大觀園: (一) 逆境是磨練人的最高學府 。(蘇格拉底) (二) 挫折可以把人置於死地,也可以使人置於死地而後生。(達文西) (三) 生命是一曲優美的交響曲,是一片華麗經典的詩章,是一次經歷挫折與艱難的遠航,生命史可貴的!我們歌頌聲明,因為生命是寶貴的,我們熱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