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四下第二單元第四課 米食飄香 ~從十二年課綱的學習重點思考


康軒四下第二單元第四課   米食飄香  ~從十二年課綱的學習重點思考

新北市昌平國小 洪琬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憫農,唐 李紳>

自古以來,米一直是我們的主食,在許多文學作品中,都可以見到因稻米而衍生出來的情感和議題。以學生們琅琅上口的憫農詩來說,便敘述了稻米一粒一粒生成的不易,我們除了要珍惜盤中的食物,更要感恩生產者的辛勞。那麼,對於得來不易的稻米,我們又是怎麼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利用,成為大家智慧的展現,甚至是情感的依歸呢米食飄香一文,讓我們可以和學生一邊悠遊於臺灣米食的文化、創意與情感,一邊學習事物類說明文本的表述方法。 

【課文內容】

在稻米收成的季節,農村總是充滿歡樂的氣氛。人們對於「稻米」有著濃濃的情感,因為這一顆顆白亮香甜的米飯,讓一家人得以溫飽。
   
從前的農村社會,生活不如現在便利,人們利用米及隨手可得的食材,做出各式口感不同的食品。米食點心的樣式、種類多的不勝枚舉,長久以來,它們與人們的生活、節慶息息相關。
   
年節期間,「菜頭粿」與「發粿」是一定會準備的年菜。把米磨成米漿,加入切細的蘿蔔,再經過蒸煮,就變成「菜頭粿」。蒸好的菜頭粿無論是直接沾醬油吃或是煮成鹹湯,都同樣美味可口。如果在米漿中加入黑糖蒸煮,就成了「發粿」。「菜頭粿」代表「好彩頭」,「發粿」有著「發財」的意義,全是人們對於來年的期望。
   
清明祭祖用的「草仔粿」,外皮是米漿加入艾草做成的,有一股特別的香氣。草仔粿形狀圓圓的,好像一個倒蓋著的小碗。艾草有殺菌的功用,清明前後正是春夏交替的季節,人們食用草仔粿,就是在相互提醒要保健身體。
   
冬至一到,大家都會準備湯圓應景。這一顆顆小巧可愛的湯圓,正是米漿除去水分後做成的。煮好的湯圓可以加進甜湯中,變成甜點,也可以煮成鹹的,成為主食。寒冬中,一碗碗熱呼呼的湯圓滿載著幸福的味道,也代表圓圓滿滿的祝福。
   
, 祭典或喜事時常見的「紅龜粿」、端午節食用的「粽子」等,都已是生活中常吃到的點心了。如今,還有人創新作法,研發出地瓜粿、米漢堡等米食,讓口味特別的米食點心能推陳出新。
   
巧思及現代人的創意,讓「米」不只是米飯,還展現了多樣的變化。各式米食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成為臺灣特有的飲食文化。米食點心的香氣,也將一代代飄送下去。

一、文本分析與教材地位
()文本表述方面本課為事物類說明文,結構如下:
        使用康軒版學習的學生從三上馬太鞍的巴拉告、三下台灣的山椒魚兩文中,應已學到事物類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或是嘗試過說明事物的小練筆(段落習寫);到了四上「建築界的長頸鹿」一文,則學到此類文本中,最常使用的「總-­分-總」結構寫作法。
       四下的說明文共有三課,各自呈現不同的特色與學習點:
1.第四課 米食飄香
      使用「總-­分-總」結構的事物類說明文,與四上相較,多了詳寫與略寫的手法展現。
2.第六課 掌中天地
       從「特色、演變與影響」等不同面向,說明掌中戲的事物類說明文。
3. 第十課處處皆學問
利用「破題、舉例、方法和總結」來陳述的說理類說明文。其中舉例的部分,採「總-­分-總」結構,並兼用詳、略寫的手法呈現。

()內容主題方面
        此課以食物為主題,多角度描述不同米食的特色,這樣的內容與四上美味的一堂課」非常相近,只是後者為一篇記敘文,有許多作者對食物的感受和想法。
為了讓學生的學習經驗加深加廣,並奠定後面學習的根基,進行此課教學時,除了可以讓學生再度熟悉「總-­分-總」結構的寫作,使之達到精熟;還可以增加詳、略寫手法的練習,使文章富於變化;更可以利用相同主題、不同表述方法的文章作比較,讓學生清楚認識說明文的特色,避免寫作時表述上的錯誤。

二、備課思考
國語文的學科本質包含了聽說讀寫作能力的全面發展,但長期以來,因著閱讀、寫作能力的評比與強調,忽略了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更常用以溝通、表達的能力的養成,造成學生不會聽、聽不懂,不敢說、說得沒條理;學習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語言,竟也成了過去學習外語只會讀、寫,無法聽、說的現象。所以在選定當課的一重點後,從目標設定到學習活動安排,都要讓學生各方面的語言能力在學習中同時俱進。我在本課設定的學習重點為總-­分-總」的結構,詳、略寫的手法來說明事物,聽說讀寫作的目標便圍繞著此重點展開,各有相對應的教學活動,並安排在各節的課堂教學中。

三、從12年課綱審視並設定學習內容與表現
    12年課綱實施在即,教學者不得不開始熟悉,並思考如何實踐新的課綱。因此備課時,我經常以新課綱來思考教學的面向。以下是我以班級學生能力情形,依據1071月公告的課綱版本所選定的學習表現與內容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聆聽)
1-Ⅱ-3 聽懂適合程度的詩歌、戲劇,並說出聆聽內容的要點。1-2
(口語表達)
2-Ⅱ-3 把握說話的重點與順序,對談時能做適當的回應。1-33-2
(標音符號)
3-Ⅱ-2 運用注音符號,檢索資訊,吸收新知。5-3
(識字與寫字)
4-Ⅱ-5 利用字義推論詞義。1-5
4-Ⅱ-6 掌握偏旁變化和間架結構要領書寫正確及工整的硬筆字。2-1
(閱讀)
5--5  認識記敘、抒情、說明及應用文本的特徵。5-1
5--8  運用預測、推論、提問等策略,增進對文本的理解。1-12-2
(寫作)
6-Ⅱ-3 學習審題、立意、選材、組織等寫作步驟。1-13-24-15-25-3
6-Ⅱ-4 書寫記敘、應用、說明事物的作品。4-26-1
(文字篇章)
標音符號
Aa-Ⅱ-1 標注注音符號的各類文本。1-3
字詞
Ab--7  國字組成詞彙的構詞規則。2-3
句段
Ac--1 各種標點符號的用法。2-2
Ac--3 基礎複句的意義。3-4
篇章
Ad--2 篇章的大意、主旨與簡單結構。3-13-23-3

(文本表述)
說明文本Bc--2 描述、列舉、因果等寫作手法。

(文化內涵)
物質文化Ca--1各類文本中的飲食、服飾、交通工具、名勝古蹟及休閒娛樂等文化內涵。



四、學習活動安排
(第一節)
1-1課名審題→1-2聆聽筆記與試說大意*1-3默讀課文與理解監控→1-4食物對對碰*1-5識字(詞)教學
(第二節
2-1寫字教學→2-2內容提問討論*2-3食物密碼*
(第三節)
3-1畫主題句→3-2找出結構段,並利用結構口述大意→3-3探討主旨、換標題→3-4句型教學
(第四節)
4-1利用表格整理課文介紹米食的方法*4-2利用習作,練習結合譬喻法進行「物」的描寫
(第五節)
5-1利用文本比較抓住說明文的特點→5-2寫作說明*5-3資料蒐集
(第六節)
6-1進行寫作*

五、學習活動說明

1-2聆聽筆記與試說大意
    許多學生因為提早看過課文或安親班的教學,使得學校進行該課的學習時,態度顯得不夠積極。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也希望學生學會專注聆聽、學習正確的朗讀法,在第一節課針對課文標題進行審題或預測後,我都會要求學生利用筆記本,有條理的記下老師朗讀的課文內容;再兩人一組對照筆記內容,練習以自己的話,有條理的重述內容。這樣的活動總使學生非常專注,漸次學會做筆記,促進聆聽效能;也讓他們在相互觀摩與翻開課本閱讀時,發現自己聆聽和字詞習寫上的錯誤,進行修正。

1-4食物對對碰
      檢視並提升學生快速理解課文訊息的其中一個方法便是圖文配合。通常我會利用課本插圖,要求學生找到課文中相關的段落、句子並讀出來。然而這一課的插圖因為較不符合我教學上的需求,於是我和學年夥伴一起找了網路的食物圖片,希望學生能從圖片中,更加清楚了解課文中所談到的米食點心。
根據課文,猜猜圖片中食物的名稱,並說明理由。


2-2內容提問討論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開始認識有層次的自我提問並據以討論,然而老師還是要先準備重要的口袋問題,在需要時呈現,確保學生能進行有深度的思考:
米食點心如何與人們的生活、節慶息息相關?請依節慶順序,利用表格整理出課文中傳統米食點心的特色。
節慶
年節
清明
端午
冬至
其他祭典或喜事
米食
菜頭粿
發粿
草仔粿
粽子
湯圓
紅龜粿
意義
好彩頭
發財
保健身體
懷念屈原
包中
圓圓滿滿
吉祥、長壽
「人們對於稻米有著濃濃的情感」,究竟是怎麼樣的情感呢?
●除了地瓜粿、米漢堡,你還知道那些推陳出新的米食?(可請學生將食物帶到學校進行分享,並銜接作文教學)
●稻米的應用範圍很廣,你知道還有哪些食物也是如此多變?(可請學生將食物帶到學校進行分享,並銜接作文教學)

2-3食物密碼
    生活中常見的菜單,都藏著介紹食物材料或製作方法的密碼。在這一課中,為了讓學生更加認識生活中的米食,也更能解讀菜單中的字詞,我利用米類食譜網頁設計了這樣的活動:
(一)看名稱,說特色
(二)整理歸納食物命名的原則
     當時班上學生的發現如下:
1.粿類食品,通常用糯米磨製而成,吃起來QQ黏黏。
2.密碼的類別
(材料)蛤蜊「絲瓜」「粥」、滑「蛋」「蝦仁」燴「飯」、「黑糖」「麻糬」……
(做法)炒、煎、蒸、煮、炸、烤、燻、燙、熬、燉、燒、燴、醃、醬、悶、滷、泡、湯、拌……
(地方特色) 「韓式」辣拌冬粉、「南部」粽、「客家」麻糬、「和風」味噌烤飯糰……
3.菜名可以沒有做法,但不能沒有材料。

4-2利用表格整理課文介紹米食的方法
    說明事物的方法有很多種,但若同一篇文章要介紹多種事物,都使用同樣的方法和順序,文章讀來便顯得呆板。因此在寫作前,先指導學生讀出課文說明食物的多種方法,才能讓他們寫作時靈活運用。
●說明事物的方法: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做如何

菜頭粿
發粿
草仔粿
湯圓
紅龜粿
粽子
地瓜粿
米漢堡
是什麼
五感描述





為什麼
典故由來
如何做
材料




作法




使用方法






作如何
意義



5-2寫作說明
    讓學生利用本課的寫作架構進行習寫,但可依個人能力及興趣,進行主題設定與資料蒐集。說明的方法必須要有變化,因此教師要特別解釋寫作的自評表,讓學生作為取材、自我檢視的依據。

()內容架構與主題
            (整合課本1.2)
           (三種食物詳寫,其他食物略寫)
          總(改寫第七段)
▲自訂標題
▲寫作1:蒐集現代創新米食作為寫作材料。
▲寫作2:將主題食物改為「玉米、黃豆、麥……)等應用廣泛的食物。
*注意:介紹事物時,要避免加入個人主觀感受。

()寫作材料蒐集與自評表
說明事物的方法: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做如何









是什麼
五感描述






為什麼
典故由來






如何做
材料






作法






使用方法






作如何
意義







6-1進行寫作
    為了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與速度,升上四年級以後,我皆讓學生在校考作文,規定如下:(1)時間為四十分鐘。(2)可以打開課本和參考資料進行寫作。(3)考前可討論,但寫作期間則不行。四上初期,學生的確會有寫不完的問題,但在多次的練習後,班級中的一般生都能在這樣的時間內寫完成篇的作文;考作文的期間,我則個別指導班級中的兩位特殊生,以簡易的方式完成三段式作文。以下為班級一般生作文習寫的情形:
▲寫作1:蒐集現代創新米食作為寫作材料。(新北市昌平國小  楊宜臻)


▲寫作2:將主題食物改為「玉米、黃豆、麥……)等應用廣泛的食物。
「豆」類大變身(新北市昌平國小 高子甯)
       「米」已經成為了食物界的風雲人物,因為它能變出許多新食品,這些新食品吸引了大眾的目光。豆子也不服輸,它也要變出許多古早的食物讓大家回味。
        臺灣知名小吃--臭豆腐,它的名聲已經傳到國外了。以前在北部地區,吃臭豆腐是一種流行,不過現在南部也趕上潮流,開始吃臭豆腐了。吃臭豆腐時,可以淋烏醋、特級醬油膏、辣醬,或是加一些蒜泥、蔥來提味。大部分的外國人喜歡我們的臭豆腐,但也有些外國人無法接受它的「臭」味。 
        冬天,來碗熱呼呼的豆花最溫暖了!豆花不只有一個名字, 還有人叫它豆腐腦、豆腐花。豆花的由來有三種說法,其中一個是這麼說的:以前,有個人叫劉安,他的母親生病了,劉安為了幫母親準備食物,就把豆漿和食用石膏混合,他把這食物拿去給母親吃,而這食物就是豆花。 
        大家有沒有吃過綠豆沙呢?只要把綠豆仁清洗乾淨,再把它泡在水裡蒸軟,接著把蒸好的綠豆仁、奶油、奶粉、細砂糖放入鍋子裡拌炒,最後取出放涼就可以吃了。如果你有時間,一定要試一試它的味道,肯定會讓你一吃就停不下來。
       
你們以為豆子就只有這點能耐嗎?除了臭豆腐、豆花、綠豆沙之外,我們臺灣還有很多豆製品,例如我們每天早上喝的豆漿、餐桌上常見的家常菜--蔥爆豆干、火鍋裡最對味的豆皮和腐竹等。對臺灣人來說,豆子就像是我們的寶。
  臺灣是個寶島,在這片土地上有許多珍貴的食材,都是農民們在太陽下努力的結晶。能生活在這裡的我們真的很幸福,所以要好好珍惜各種食物。

六、結語
         多感官的學習最能促進學習的理解與應用。米食飄香一課,不僅讓學生能透過食物、圖片、文字學習說明事物的方法,更能深入體會臺灣特有的米食文化。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是這樣「玩」備課~四下第7課:請到我的家鄉來

康軒六上第二課 跑道

我是這樣「玩」備課 :五上第3課~蚊帳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