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二上第五課 走過小巷

#康軒二上第五課〈走過小巷〉  台北市明湖國小林玲如老師
#云團隊




#快開學了開始備課了嗎?
#每一次教學都是同一套嗎?
#教學法只有一套嗎?
#不依賴備課用書我還能怎麼教?
走過小巷〉康軒二上第五課
課文:
我靜靜的走過小巷,
馬叔叔家的矮牆上,
一朵朵的小黃花,
正在迎接早上的陽光。

我輕輕的走過小巷,
王媽媽屋前的樹上,
蝴蝶忙著娶新娘,
紅紅的花朵是嫁妝。

我慢慢的走過小巷,
風是一個好郵差,
他忙著把陳奶奶
院子裡的花香送過來。

每天
我慢慢的走過小巷,
輕輕的,靜靜的,
好像走過美麗的花廊。

【課文結構】總分結構
【課文分析】每一段的開始都用同樣的句式:「我靜靜的走過小巷……我輕輕的走過小巷……」,引導學生發現前三段第一行的相同點,再帶著學生細細欣賞作者如何描寫小巷的景色。
【寫作練習】帶領學生探訪校園,在共同體驗下,以所見、所聞、所聽、所觸+所感,寫一篇〈走過校園〉。
【教學設計】
 利用 ★排段落 辨細節  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教師要明白自己的教學重點,不要為排段落而排段落
排段落 辨細節→課文排序
T:影印課文,再把課文依段落分成四部份,讓學生排出段落順序。
 →進階版:可以再把一、二、三段中的【靜靜的】、【輕輕的】、【慢慢的】詞語挖空。先排出段落順序,再排出三個詞語分別要和哪個段落連結。
T:比較排法和課本有什麼不同?說一說為何排出這樣的順序。
   S1【一朵朵的小黃花,正在迎接(~難詞學生易誤用加強造句練習)早上的陽光】,告訴我們這是作者一大早所看到的,應該排在第一段。而且,這一段也寫得比較簡單。
   S2:作者寫的地點從矮牆上→屋前的樹上→只聞到花香(可能圍牆很高,所以看不見)
     →視覺位置由低到高、描繪對象由具體到抽象、感官從視覺到嗅覺。
     →教師引導學生透過排順序的操作方式,辨識文本的細節。
T:為什麼作者在第一段到第三段,分別在段落中使用【慢慢的、輕輕的、靜靜的】走過小巷?
   S3
  【迎接早上的陽光】,表示鄰居們可能還在睡覺,要靜靜的走否則會吵醒大家,感受早晨寧靜的氛圍。
  【蝴蝶忙著娶新娘,紅紅的花朵是嫁妝】(嫁妝~難詞,學生若欠缺相關生活經驗不易理解),所以要輕輕的走,才不會嚇到正在辦喜事的蝴蝶。
  【院子裡的花香送過來】,要慢慢的走好好的深呼吸享受花香的氣息。
T:為什麼作者說走過小巷就像走過「美麗的花廊」?
  →這一課是總分結構
    結構仿寫重點~先確定【總】,【分】要扣住總的重點來書寫,收尾的時候才會收得漂亮。

    引導學生理解【總】收在美麗的花廊(花廊~難詞,學生比較不易理解),前三段的【分】要和最後一段的【總】產生連結。(見附圖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是這樣「玩」備課~四下第7課:請到我的家鄉來

康軒四下第二單元第四課 米食飄香 ~從十二年課綱的學習重點思考

康軒二上第七課 給小朋友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