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四上第八課美味的一堂課
明湖國小 林玲如
工作繁忙,平時除了「寓教於樂」外,還喜歡「寓工作於美食」中,來提高工作的效能。每到一個城鎮,就想大啖當地美食,美食具有絕對療癒、安定心情的力量。感受到壓力的時候,最喜歡吃麻辣口味,滾燙的辣味,絕對有抒壓的作用;被工作填滿的時候,則喜歡酸甜清爽的泰式或越式美食。
教到〈美味的一堂課〉時,看到文中對美食的介紹,腦海中盡是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各國料理,一邊教學一邊「試吃」,真是享受的一課。
在既有基礎上再加以鞏固
老師認真教輕鬆改
學生用心學輕鬆寫
首先,回顧學生之前的學習經驗:
三下第一單元:晒棉被、下雨的時候
三下第二單元:油桐花•五月雪、大自然的美術館
四上第一單元:阿里山上看日出、秋色入山林
將自己對於周遭景觀或事物的各種感覺,細膩詳實的形容描述出來,就叫做「摹寫」。其方式有:視覺摹寫、聽覺摹寫、嗅覺摹寫、味覺摹寫、觸覺摹寫。
這幾課都運用摹寫修辭來描繪景物,因此學生在既有基礎上,已對摹寫技巧有一定的認識和大量的練習。
【課文導讀】文文姐姐介紹不同國家的美食:印度甩餅的特技表演,令人嘖嘖稱奇;義大利麵各式各樣的形狀,加上不同口味的醬料,讓人回味無窮。最後,作者還動手做壽司。這樣的一堂課,不僅有視覺和味覺上的享受,更讓大家認識各地的飲食文化,真正上了「美味的一堂課」。
【課文結構】
可以這樣分:
起因
|
第一段
|
老師請文文姐姐和大家分享旅行時難忘的美食經驗。
|
經過
|
第二/三段
|
文文姐姐介紹印度甩餅的製作流程和獨特口感。
|
第四/五段
|
文文姐姐介紹義大利麵的各種形狀和醬汁。
|
|
第六段
|
文文姐姐帶著大家動手做日本的壽司。
|
|
結果
|
第七段
|
全班跟著文文姐姐享受了美味的一堂課。
|
但是,結構只能這樣分嗎?這樣的分法,在進行寫作練習時,會不會碰到困難?學生會不會無從下手呢?有沒有其他的分法,幫助學生輕鬆下筆呢?這是老師可以再多加思考之處。
這一課的結構可以這樣分:
• 順承結構→事件發展順序
• 總分結構──總分總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教學有法,是指教學中有一般的規律。語文課的教學要讓學生在讀懂字、詞、句、段的基礎上,歸納每段大意,概括全文中心,進而研究文本的表達方法。
從形式了解內容,或從內容研究形式,是閱讀每一篇課文的基本方法。
教無定法,根據情況的不同而靈活運用,因時、因地、因人、因文制定方法。對不同教學物件、不同的教學要求,都應有不同的教法。
教學的目的就是在於讓學生獲得知識,因此,教學又貴在得法。
教學方法的變化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的關係是手段與目的。教學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而方法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一、分意義段
學生對於意義段的區分有不同意見,讓他們先發表己見,說服彼此,最後達成共識。
二、為意義段/自然段下標題
挑出自然段的關鍵語詞和重點,為自然段下標題。
三、用表格整理重點
四、利用提問寫大意(用意義段提問)
五、 課堂小練筆
教師提問:最喜歡的美食是什麼?
學生發表後,統計出前五項最喜歡的美食{滷肉飯/臭豆腐/牛排/魚丸湯/炸雞},學生分組習寫一小段。
六、寫作練習:課堂上完成
作文一定要在學校完成,不應該讓學生帶回家變成安親班或家長的作業。
要求寫一篇【美食文】,題目可自訂。
內容的要求,要扣合課文的學習重點,除了提醒學生運用摹寫技巧來描繪所見、所聞、所聽、所嗅、所感外,還要求要有【食物的製作過程、步驟/食材/和食故有關的故事】
★食物的製作過程、步驟:課文在介紹「印度甩餅」時,提到製作步驟。
★食材:課文提到準備製作「壽司」的材料。
★和食物有關的心情故事:文文姐姐分享在義大利作客時的難忘回憶。
八、學生作品
棒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