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四下 第十四課愛心樹

              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礦區,等著我們去挖掘蒐集最有價值的礦石,再細心切割、琢磨,最後拋光成最閃亮的寶石~所以,讓我們一起來讀故事吧!   
                        文/新北市頂埔國小陳佳釧老師
第十四課愛心樹
    空地上有一棵樹,一棵只剩下短短一段樹幹的老樹。樹幹上有一圈一圈的年輪,上頭長滿了青苔,幾根細細的樹枝,奮力的從斑駁的裂縫裡伸出。
  這棵樹常常回想從前,在她還是枝葉茂密、果實纍纍的大樹時,小男孩銀鈴般的笑聲,在整個樹林迴盪。小男孩和玩伴常圍繞在她身邊,有時撿拾落葉編成王冠,有時爬到樹上採蘋果吃,有時抓著樹枝盪秋千。玩累了,就靠著樹幹休息,在樹下甜甜的睡一覺。
    小男孩漸漸長大,有好長的一段時間沒出現。直到有一天早晨,男孩終於來了,樹熱情的招呼著:「孩子,來呀!快爬上我的樹幹,盪盪秋千、吃吃蘋果!」男孩看了她一眼,說:「我現在不想玩,我想要錢買東西,你能給我嗎?」樹看到男孩難過的樣子,立刻這麼說:「孩子,我沒有錢,我只有滿樹的蘋果,你拿去賣吧!」男孩興奮的摘下所有的蘋果。
    男孩過得好嗎?他用蘋果換到了什麼?樹的心裡,一直掛記著這件事情。不知又過了多久,在一個有著溫暖陽光的中午,一個青春洋溢的男孩,朝著她走過來。樹一眼就認出那是她熟悉的身影,她興奮的大叫:「快來快來,我們好久沒一起玩耍了!」沒想到,男孩只是淡淡的說:「我已經是大人,不想再玩了,我想替我的家人蓋一間房子,你能給我嗎?」樹伸長枝條,一邊摸著男孩的頭,一邊說:「我沒有房子,但是你可以帶走我的樹枝,去蓋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男孩開心的砍下所有的樹枝。
    時光飛逝,過了好長的一段時間,男孩再度回到樹的身邊。樹用沙啞的嗓音問著:「你的小屋呢?」男孩頭垂得低低的說:「別問了,我只想離開這兒,你能給我一艘船嗎?」樹沒有多問什麼,她低聲的回答:「那麼……用我的樹幹吧!」
    風吹過、雨下過、雪落過、雲飄過、太陽照耀過、星星閃耀過……。樹每天都在想:「男孩航行到哪兒了?他會回來嗎?」有一天,一個駝著背、白髮蒼蒼的老人出現在樹的眼前,樹一下子就認出這是當年的「男孩」,她又驚又喜,但是她只能滿懷歉意的說:「孩子,你來了!我多希望自己還能給你點什麼,但是我現在什麼都沒有了……。」
  老人緩慢的移動腳步,輕輕的說:「我現在要的不多,只要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他坐在短短的樹幹上,靜靜的閉上眼睛休息,就像小時候一樣。

本文改寫自謝爾.希爾弗斯坦的經典繪本,故事描述一個男孩在不同時期對大樹有不同要求,而大樹都盡可能滿足男孩,但並不求回報的故事。

背景
地點空地
角色
大樹(性格:仁慈、貼心、熱心、善良)(給予者)
男孩(性格:自私、依賴、貪心、懶惰)(請求者)
問題
男孩想要錢買東西
男孩想要蓋房子給家人住
男孩想要船離開
解決
大樹給他蘋果                        
大樹想給他樹枝   
大樹給他樹幹  
結果
樹沒辦法給男孩東西,男孩只要靜靜的休息
核心概念
愛的表達和行動(付出和接受)
寫作特色
1.各段有時間過渡句
2.對話呈現出角色的心情轉折
3.以內心獨白、言語、動作呈現大樹的情感

大樹對男孩無私的付出,可以做多種關係的解讀也許是友誼也許是愛情又或者是親情因考量此課為四下最後一課,學生即將升上高年級,希望孩子可以思考、珍惜父母的愛,故文本探討聚焦為「愛的表達和行動」。帶領孩子思考大樹行動表現愛合宜性,進而思考父母愛孩子的方式應該如何才能有助孩子成長?什麼樣的愛才能幫助孩子自主成長?什麼樣的愛會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

從故事學完道理,最後可以讓孩子把故事縮寫成一個論述的事例,習寫一篇「愛與礙」的議論文,在寫作中深化思考。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能複述故事,練習過渡句用法。
(二)能理文本以表格統整意義段角色情緒轉折,並推論性格。
(三)能縮寫故事為事例,習寫一篇「愛與礙」的議論文。

教學流程:
()讀懂大意:聆聽畫圖關注情節連續性
  第一次讀:在文本分析時有發現文本每段幾都有時間的過渡句為了讓學生發現過渡句的重要關注文本情節的連續性,所以採取教師朗讀課文學生聆聽並畫圖的策略。不打開課文,因為沒有文字的依賴,所以學生聆聽課文時會更專注,第一次聆聽,也是第一次讀文
  第二次讀:一邊聆聽,一邊畫圖,一定難免有所缺漏,因此讓學生打開課文,自己再讀一次課文,並對照文字,找出缺漏的細節,以另個顏色補畫上去,讓圖畫量表達出故事情節。
第三次讀:兩人一組,互相看圖說故事,既訓練了口說能力、聆聽能力,也更熟悉故事大意。
第四次讀:全班抽人說故事一人說一格圖畫,因為不是同一個人從頭說到尾,所以故事的銜接會變得較不通順,此時讓學生思考說故事時少了什麼?再帶孩子回到課本發現過渡句的重要(可扣合統整活動二文章的過渡做複習),最後用螢光筆標記。在一節課中,學生利用聆聽、口說、閱讀的方式,讀了四次課文,對課文大意已快速熟悉。



二)讀懂文本:梳理故事情節、角色、主旨
   1.故事基模:運用基模(背景、角色、問題、解決、結果)再次提問,讓學生快速複習。
          2.劃分意義段:命名原則需有一致性,若孩子這方面的原則仍有所忽略,可以澄清學生的觀念,全班共同討論修正。
   3.歸納角色情緒、性格:以表格配合意義段歸納主角的情緒,從主角說的話做的事,再推論出其性格。
   4.讀出想法:最後讓學生思考在生活中是否曾見過類似大樹和男孩的相處情況?想一想,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什麼?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觀點,思考從故事得到的啟示。

三)讀懂寫法配合統整活動對話的應用
  備課時可以配合統整活動來找出教學重點,統整活四有介紹對話的運用,學習如何寫對話才精采,所以可以帶孩子先讀統整活動à再讀課文找出應用處à以其他故事練習運用。
四)延伸寫作議論文「愛與礙」

   先審題,愛與礙恰巧是相對立的,以親子教養的觀點出發全班討論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會成就出不同的孩子?請學生思考曾讀過的文章中,是否有父母正向成功的教育例子?孩子很快就說出林書豪、愛迪生、海倫凱勒等例子,此時曾經讀過的故事就成為孩子寫文章時的最佳資料庫。因為課文中負面教材少,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加體會愛與礙的差別,也可由影片和新聞等真實的例子,讓學生理解二種教育方式造成的差距。

    雖說議論文是高年級才需學習的寫作重點,但四年級開始其實也可以慢慢試著讓學生接觸,這邊教法是以楊裕貿教授的方式,論點、論據、結論這些專有名詞可以輕輕帶過或者不提,用孩子比較容易理解的話來說明,如:想法、例子、小結,能達到教學教果即可。
  不論是課內或課外的故事要寫成論據,皆可以「誰+問題+解決+結果+影響」的結構來縮寫故事,成為論述的例子。議論文舉例時可以一個例子寫一段詳寫或一段寫三個例子略寫),因為配合主題有正反,所以正面論據一段,反面論據一段,為增加說服力,故每段採多例略寫為主。
                 
 學生作品:



  從故事中學道理,除了讀懂故事、理解寓意外,更重要的是運用所學和生活連結,因此習寫議論文更能夠思考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進而對生活產生影響,才是學習更重要的價值。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是這樣「玩」備課~四下第7課:請到我的家鄉來

康軒四下第二單元第四課 米食飄香 ~從十二年課綱的學習重點思考

康軒二上第七課 給小朋友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