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樣「玩」備課~四下第7課:請到我的家鄉來
我是這樣「玩」備課 陳麗雲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成長故事,而家鄉正是醞釀這些成長點滴最佳的地方。家鄉,可以是自己居住的地方,自己成長的地方,也可以是老家,例如爺爺奶奶住的地方。 我們對許多名勝古蹟如數家珍,似乎在那兒長大似的;其實,更重要的是關懷我們自己居住的土地,了解它的歷史,熟悉它的文化,感受它的美麗風光,這樣我們和自己的家鄉,才會有永遠剪不斷的情感臍帶。 讓我們一起走進~「請到我的家鄉來」。 課例:四下第 7 課 請到我的家鄉來 文本分析: 這篇文章是以四段散列式結構書寫而成的文章,每一段皆以第一人稱 —— 「我」,介紹一個國家,將每一個國家的特色以 150 字左右書寫出來。文章直指重心,簡鍊的文句勾勒出一個國家的風土人情與特點。因為文章形式與一般記敘文很明顯不同,所以備課時,應該一眼就可以看見這特別的形式結構,把它當成教學重點。 文章每一段的第一句都是「 請到我的家鄉來,我的家鄉是 …… 」,每一段的末句都是「 來吧,請到我的家鄉來! 」像這樣以段落排比兼具類疊的方式,每一段的開頭與結尾都用同樣的句子,讀起來不僅具有音樂性, 更具有文學美感。 一般文章有兩大部份:形式和內容。從形式來看, 各段開頭都一樣的 散列式 寫法,一段就是一個獨立的想像力發揮,各段落自成單元,位置也可前可後,沒有一定的要求,看起來好像彼此並不相干;但從內容來看,每一個段落之間,隱穩然有一條無形的線,把它們貫穿起來,連成一體,這便是文章的主旨。 《請到我的家鄉來》一 課便是以 散列式結構 的形式,以介紹各國風土人情特色的內容所寫成的文章。文章內四個小小的段落對意念的抒發又點到為止,是學生開始學寫作時,可以常用的段落安排方法。 所以,讀懂這篇散列式結構是怎麼介紹一個地方特色的,再以這樣散列式的結構介紹自己的家鄉,可以是四個縣市,一段介紹一個縣市;也可以是自己居住縣市的四個鄉鎮(區),一段介紹一個鄉鎮(區),是這篇文章可以設定的教學重點。 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讀懂散列式文章的寫法,進而寫出一篇以散列式結構介紹自己家鄉的文章。 (二)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