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五上 第十一課泥土

康軒五上  第十一課泥土

                                                新竹市東門國小 秦心老師

我覺得在表達作者個人的意象中,在各個文體中,以詩歌的體裁是最清楚表達的,一方面是詩歌是用精煉的文字表達作者想表達的情感,另一方面是,作者需要在短短幾行內把一件或多件事情說清楚說明白,說到讓讀者懂.

第一次讀詩:概覽詩文、推論理解
做為第一次讀這首詩時,我們會一起朗讀,邀請學生發表:「你讀到了什麼?」「你讀懂了什麼?」藉由發表了解學生的已知和未知部分,並針對其內容作補充解說.再來,抛給學生一個討論學習任務:「請找出詩句中和題目泥土的關係是什麼?」並請每一組發表.
學生的答案有:「水溝仔、便所、田地、稻田等詞都跟泥土有關.」「和泥土親密為伴的母親」「母親在這片土地生活,因為每一天她都在灌溉泥土中的夢.」因為談到和泥土的關係,因此,便會談到跟泥土有密切關係的人母親.

第二次讀詩:理解母親和泥土之間的關係
請學生第二次讀詩,相較於第一次的學習任務,第二次是:「為什麼母親和泥土的關係是親密的?」學生答:「水溝仔、香蕉園、竹蔭下都有母親生活的樣子.」「母親用一生的汗水灌溉泥土.」「母親把泥土視為我家.」「風、稻田、水聲和鳥聲是每天她看見的、聽見的.」「母親一輩子都與泥土相處在一起.」在談完這些的時候,我會試著讓學生去推論從這些關係中,母親的性格是什麼樣的呢?最後,再問更高層次的「泥土帶給母親什麼?」泥土已經不在是簡單的土,而是它涵蓋了一位母親的一生,她的夢.這時候,我們便再來談母親的夢是什麼?

第三次讀詩:母親的夢
這時候,我們去思考母親的夢,母親如此辛勤地在泥土上一季又一季所要種植的夢是什麼?這時候,便會回到作者為什麼用了「母親」這個詞,身為一位「母親」,她的夢會是什麼?
最後,我們再來問問,作者知道母親的夢嗎?為什麼作者會知道?談作者的寫作目的.
以及,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來表達泥土的厚實感?一層一層疊起來的感覺?


詩,是精練的語言,所以我們需要一讀再讀,每一次讀詩,都帶著不同的學習任務或問題,自然而然,學生的理解便會一層一層的更廣更厚,而詩最棒的地方是,我們可以帶領學生討論,為何作者要用哪些字或詞,它呈現了什麼?例如:為什麼不用「女人」「婦人」而是「母親」?我們藉由如此精細的審視,似乎就可以抓住詩的意象是怎麼被建構出來的,為何泥土不只是泥土,也許,我們的學生,可能讀完這首詩,無法馬上寫出這樣的詩,但是,他可以知道,詩,每一次讀都會有不同的發現 ,詩的每一字都有其用意,都表現了不同的意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是這樣「玩」備課~四下第7課:請到我的家鄉來

康軒六上第二課 跑道

我是這樣「玩」備課 :五上第3課~蚊帳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