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三上第二課 長大這件事


 康軒三上第二課   長大這件事        蔡孟耘
【教材分析】
一、本課為記敘文(敘事),透過作者與四個對象的互動和事件,省思「長大」的含義。
二、記敘文結構:
*第一段:敘述四要素(配合統整活動一敘述的要素)
*第二~四段:用順敘法寫作,可在中間的三個段落找到時間順序。



*第五段:心情感受
三、詞語理解方式指導
四、直述句與轉述句練習
【教學流程】
一、讀懂內容:
搭配統整活動一「敘述四要素」,剛上三年級的孩子,先認識記敘文的敘述要素:找出文章的四件事情,分別圈出敘述的要素:時間、人物、地點、事情(原因、經過、結果)
自然段
圈出敘述的要素時間、人物、地點、事情(原因、經過、結果)
1
升上三年級,我發現以前星期一和星期四是半天課,現在卻是全天課。我好奇的問老師:「為什麼三年級有這麼多全天課?」老師放下手中的紅筆,看著我說:「因為你已經長大了,學習的科目變多,內容也變難了呀!」
2
放學後回到家,妹妹找我玩拼圖,我不想陪她玩。媽媽也說我長大了,要當個好哥哥,陪妹妹一起玩。長大以後,怎麼會有這麼多的事呢?
3
吃飯之前,爺爺在庭院修剪花木,我想過去幫忙。爺爺放下手中的工具,認真的對我說:「這工作其實很危險,等你長大了再說。」爺爺忙完後, 我抬起頭說:「爺爺抱我。」爺爺卻笑著說:「你已經長大了,我抱不動你了!」。
4
吃過晚餐,媽媽在廚房忙著,我走過去對媽媽說:「讓我幫忙切水果,好不好?」媽媽說,我現在還小,拿刀子不小心會受傷,等我長大些,她再教我

二、識字教學
將有關聯的字一起學。


三、詞語教學
教能力,而不是塞知識。
陳麗雲老師的«寫作有妙招,閱讀一把罩»書裡提到,詞語教學有幾種方式:

老師應該是讓孩子學習理解詞語的方法,而不是幫助他們理解。
首先,讓學生帶著任務讀:一邊讀一邊找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將這些詞語寫在紙條,貼到黑板上,貼的時候要注意,若已經有人貼了,則夾在一起。
(從夾住的紙條張數,可以發現,那些詞語是最多孩子們不理解的)
整理好後,這些就是孩子們不理解的詞語。
與學生討論遇到不理解的詞語,除了查字典,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呢?
透過對話,引導學生注意到自己使用的「方法」,並整理在黑板上。
四、小練筆(配合習作第四大題)
從教材看出要教的能力,習作第四大題要學生重組句子並加上標點符號,仔細分析,其實是直述句與轉述句的運用,學生容易用錯指稱代名詞。因此,在這裡補充一個教學引導寫作。
孩子們寫對話的時候,常常弄不清楚直述與轉述的差別,人稱代名詞容易混亂,這一課課文用了直述句與轉述句,剛好可以用來練習。
先複習低年級學過的,奶奶說話時,噴了兩滴口水,就是冒號,漫畫裡的對話框放到作文上時,我們取右上和左下的兩個角,就是上引號和下引號。對話框會將所有的話都包在裡面,所以句子的標點符號也都要在上下引號裡面。奶奶自己說話,所以引號內的字,就是奶奶自己說的話一字不漏寫近來。
如果是孫女要轉達奶奶的話給其他人聽,原本的「我」就要改成奶奶的「她」。
這裡用角色扮演,孩子比較容易懂。
演完後,請兩位小模特兒將語句寫到黑板上。

討論並完成學習單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是這樣「玩」備課~四下第7課:請到我的家鄉來

康軒四下第二單元第四課 米食飄香 ~從十二年課綱的學習重點思考

康軒二上第七課 給小朋友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