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三上第七課 馬太鞍的巴拉告
康軒三上第七課 馬太鞍的巴拉告 蔡孟耘
【教材分析】
一、本課是說明文:
以說明的方式介紹花蓮 馬太鞍的巴拉告,理解這種聰明的捕魚方式,能讓大自然生生不息。
二、教材地位: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說明文,不同於記敘文本,閱讀的方法也不同。新課綱的中年級閱讀學習表現著重「認識繼續、抒情、說明及應用文本的特徵」,搭配寫作的學習表現則是「書寫記敘、應用、說明事物的作品」,如何從讀到寫?老師必須從一篇篇說明文的課文教學過程,讓孩子從「讀懂」、「懂讀」到能夠用說明表述方式來「表達」。
三、教學思考:
每篇文本都有其獨特性,老師應該掌握教材的獨特性,教出語文的工具性。
說明文的重要特點就是具有知識性,閱讀說明文通常是有目的性的,例如:獲得新知識。我們整理教材所有說明文課文,可看出這些課文分別具備了各種類別的知識,學生從閱讀中獲得新知識,進而拓展其他相關閱讀開闊視野。
指導中年級學生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有其必要性,因為社會課、自然課的教材內容,大多用說明方式書寫的,學生若無法讀懂內容,將產生學習困難。因此,如何讀懂說明文本,就是中年級最重要的學習目標。
【文本分析】
單獨面對文本,閱讀時哪幾個自然段讓讀者來回看?為什麼要來回看?因為有點不懂,所以做了來回的確認。為什麼順著讀卻無法一次就讀懂?這個部分也就是學生容易讀不懂的。
第二段如何打造魚屋,是由下寫到上;第三段介紹魚屋的生態,是由上往下寫,有次序的介紹事物,理解事物的結構與功用,是本課的重點。雖然是有次序的介紹,但是兩段的安排邏輯不同,學生閱讀上就容易產生不理解。因此,教學重點就會放在「如何用方法讀懂這篇說明文」,以及「運用總分句介紹事物」。
【教學設計】
一、本課教學設計主要從「讀懂」、「獲得新知識」和「語用」三方面進行,課程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給任務,而不是幫理解;教能力,而不是塞知識。
二、以圖像策略讀懂文章。
三、透過KWL表,自我監控理解,最後能夠展開自主學習。
四、由「畫」寫「話」,能夠用說明的方式表達,介紹生活周遭的事物。
【教學流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