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五下第二單元第六課 戲迷
康軒五下第二單元第六課 戲迷
新北市昌平國小 洪琬喻
戲劇是現在人重要的精神糧食之一,但是在生活中接觸了那麼多戲劇,戲迷們可曾想過:戲劇有哪些類型?各有什麼特色?又有什麼特殊的演出題材呢?當孩子上到了康軒五下「戲迷」這一課,相信在語文工具性的學習之外,在人文素養上,也一定能更加提升,看戲不只看熱鬧,也能看出一些門道來!
【課文內容】
【課文理解這樣教】
1.請學生閱讀課文。
2.教師逐一播放一小段影片,請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判讀影片屬於哪一種戲劇類型?並根據課文內容,說明判斷的理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LcYZBZH58(開頭~1分45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z-MKQ9jcWQ(2分55秒~4分11秒)
→看起來是歌仔戲,因為演出的地點是室外的戲棚,且女子衣著華麗,舉動非常嫵媚,尤其是衣服上的水袖,非常特別。
接著,老師們還可以連結學生學習康軒四年級下學期第六課「掌中天地」(布袋戲)的經驗,讓學生整理不同戲劇的特色,並進行比較。而我則是要求學生在課後進行延伸學習,利用九宮格的方式,把課內外學習過的戲劇進行簡單的筆記。
【生難語彙這樣玩】
高年級學生對於字詞的閱讀理解方法應該已經有所掌握,如:看部首、拆詞、看熟字、根據上下文……。然而,在能夠理解大致語意的情況下,若能加上圖像策略,對於難詞意義的掌握鐵定會更好。尤其本課有「人不可貌相」、「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等特殊的俗諺語,老師們可在孩子進行詞彙理解之後,進行隨堂看圖猜詞語的小挑戰,再請學生依照圖片情境進行造句,學生就能學習到如何適當的使用這些詞語。
【閱讀寫作這樣做】
不知道老師們是否有這樣的經驗:閱讀過的文本,透過不同角度來抽取其中的精華後,經常就會變成命題作文中,非常合適的寫作材料?在剛學習完第一單元統整活動「文章的開頭與結尾法」之後,我希望學生能在寫作的時候,把焦點放在文章開頭與結尾法的練習,但又希望他們能輕鬆寫作內涵豐富的作文,因此便將「戲迷」與「掌中天地」這兩個學習過的課文,變成說明文「生活中的傳統戲劇」的材料。
內文
|
寫作方法
|
||
引言(總)
|
|||
內
容
(分)
|
歌仔戲
|
談到傳統戲曲,絕對不能錯過發源於宜蘭平原,曾經風行全臺的「歌仔戲」。( 填入歌仔戲的特色)。有人說:「歌仔戲是臺灣農業社會的土產。」說明了歌仔戲在過去農業社會中,不僅是大眾化的娛樂活動,更是人們工作以外的精神寄託。
|
1.歌仔戲可參考課文+習作P.41、42。
2.京劇參考課文與延伸學習的資料。
3.布袋戲可參考四下課文【掌中天地】。
|
京劇
|
此外,來自中國北京的「京劇」亦是許多人鍾愛的傳統戲曲類型。( 填入京劇的特色)。儘管京劇已日漸式微,其藝術水平不只被視為中國國粹,更於2010年,獲選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
布袋戲
|
「布袋戲」最初起源於中國福建泉州,然而卻是在臺灣發展最為蓬勃。( 填入布袋戲的特色)。隨著時代演變,布袋戲也在傳統中求創新,一路陪著臺灣人成長,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
。
|
||
結語(總)
|
*學生作品:
(1)生活中的傳統戲劇 新北市昌平國小馬心家
人人都有自己喜愛的戲劇。有些人喜歡看舞台劇,有些人偏愛音樂劇,還會有人喜愛看連續劇⋯⋯但,有另一群人喜歡看——傳統戲劇。
談到傳統戲劇,絕對不能錯過發源於宜蘭平原的傳統藝術,曾風行全臺的「歌仔戲」。歌仔戲又稱歌仔、歌戲,是老一輩在節慶時最愛看的「電影」,吸引人們的,除了可以在這樣的日子裡吃到平常吃不到的糖果,還有戲裡的主角正在想什麼、做什麼。歌仔戲經常用特有的哭腔唱調,讓觀眾感受到主角的感情,精緻華麗的扮相更是令人賞心悅目。有人說:「歌仔戲是台灣農業社會的土產」,這說明了歌仔戲不僅是大眾化的娛樂活動,更是人們工作以外的精神寄託。
此外,來自中國北京的「京劇」,亦是許多人鍾愛的傳統戲劇。在京劇裡,演員的服裝與臉上的顏色,都代表著那個角色的身分與個性。只要用兩面都有繡車輪的旗子,就代表一輛車,一根上面有毛的棍子,就代表一匹馬。演出的題材有西遊記、包公傳等,從古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的經典故事。儘管京劇已經日漸式微,但其藝術水平不僅被中國視為國粹,更於二零一一年獲選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布袋戲」最初起緣於中國福建廣州,卻在臺灣發展較為蓬勃。早期,布袋戲只在廟前演給神明看,現在,布袋戲變為大眾的娛樂節目。布袋戲雖然看起來只是幾隻木偶在上面舞動和講話,但加上鼓樂及特殊音效,配合多變的燈光,卻經常讓人們目不轉睛,逗得人們哈哈大笑。隨著時代的演變,布袋戲也在傳統中求創新,一路陪著臺灣人成長,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
現代的每個人都喜歡看戲,從小到大,從卡通到電影,再到舞台劇或音樂劇。但像歌仔戲、京劇和布袋戲這樣蘊藏著歷史文化經典的傳統戲劇卻逐漸消失,不再有演出。若傳統戲劇失傳了、沒有了,你會不會因此而嘆息呢?
(2)生活中的傳統戲劇 新北市昌平國小洪子傑
你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傳統戲劇呢?有的人可能會回答:利用古今中外故事,所編排出來的舞台劇;有的人可能會回答:經常在世界各地演出的音樂劇;還有些人可能會回答:俗稱「隔壁劇」的相聲。而我認為最能作為代表的傳統戲劇,非「歌仔戲」、「京劇」和「布袋戲」莫屬。
談到傳統戲曲,絕對不能錯過發源於宜蘭平原,曾經風行全臺 的「歌仔戲」。在老一輩的人眼裡,歌仔戲就等於我們年輕人眼裡的電影,能在慶典節日或家有喜事中,坐在板凳上看歌仔戲的演出,是多麼的幸福!歌仔戲最有名的,便是它的哭調唱腔,總是能讓觀眾受到戲劇氣氛的感染而淚流滿面。有人說:「歌仔戲是台灣農業社會的土產。」說明了歌仔戲在過去農業社會中,不僅是大眾化的娛樂活動,更是人們工作以外的心靈寄託。
此外,來自北京的「京劇」亦是許多人鍾愛的傳統戲曲類型。京劇又稱京戲或平劇,分布以北京為中心,遍布全中國,於十九世紀融合了徽劇和漢劇的特色。京劇最有名的就是它五顏六色的臉譜,因為演出人物外在的扮相總是跟角色的個性有關,角色登場的瞬間,觀眾就能知道出場人物的忠奸與否。儘管京劇已日漸式微,但其藝術水平不只被視為中國國粹,更於西元二零一一年,獲選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布袋戲」最初起源於中國福建泉州,然而卻是在臺灣發展最為蓬勃。布袋戲又稱為布袋木偶戲、籠底戲或掌中戲,是利用木偶演出的一種傳統戲曲。臺灣有許多知名的布袋戲偶藝師,如:李天祿、黃俊雄、江賜美等,無論是在戲臺上,或是電視、電影中,他們一邊熟練的操作戲偶,一邊生動的說著口白,精采的演出總讓人回味無窮。隨著時代演變,布袋戲也在傳統中求創新,一路陪著臺灣人成長,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
。
我認為人們不應該因為想追求創新,就遺忘了我們的傳統文化,因為這些傳統戲劇可是我們祖先,為了酬謝神明的護佑,或慰勞每天辛勞工作的人們,而發展出的娛樂活動。所以我們應該要多了解這些傳統戲劇,並將它發揚光大。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戲劇的演出,經常反映人們當時的社會情況與思想價值觀,傳統的戲劇甚至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歷史文化。經過了這一課的學習,學生看戲時,不只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當然就更具備文化的涵養囉!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