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7的文章

康軒六上第三課 說話之前最好停看聽

康軒六上第三課 說話之前最好停看聽  新竹市東門國小秦心 ★如何加深孩子寫議論文的實力? 1. 教學理念     時間已來到六年級,孩子在五年級已經接觸過議論文,並且能讀懂議論文了,可能有的班級已經試寫過一篇議論文了,在這樣的基礎下,如果只是再重複練習一次,倒有點可惜,此篇課文,非常特別的是:「加入了方法」所以在這裡會希望孩子能夠再加入「方法段」的應用,擴展孩子的寫作版圖。 2. 教學流程      首先,打在之前已經教過讀議論文的基礎下,先複習議論文的觀念,接著進入分組討論,找出課文中的論點、論據、論證,但在這裡,我會特別解釋論據的部分:「什麼是論據呢?只要支持自己的想法都是。」因此,引導到不一定只是舉例說故事(事實性論據)才是論據的表現,引用名言佳句(理論性論據)也是一種表達方式。請孩子在找論據時,可以做出一些區分,學習作者使用的方式。(我不會特別跟孩子強調「事實性」或「理論性」這些專有名詞,而是強調在支持自己的想法有兩種,舉例說故事或引用名言佳句) 大致可區分如下: ★事實性論據:官員不認錯,還失言造成笑話。(吃了帶殼的菱角,辯清熱退火;說菱角是樹上結的,辯家鄉的樹上就是這樣。) ★理論性論據: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奧爾科特:「很多人都會爭辯,但不一定很多人都會說話。」 名言:「寧可把嘴巴閉起來,使人懷疑你是淺薄,勝於一開口就使人證實你的淺薄。」       孩子學到這裡,除了讀懂議論文以外,還能進一步區分論據。接下來,我請孩子們回到標題去看看「說話之前停看聽」,我們都了解「說話的重要」也看見作者使用論據支持了自己,但是「要怎麼說話呢?」作者在標題即巧妙的告訴我們說話的方法:「停看聽」,但作者把這些方法融入在各段之中,因此,我請孩子們當個小小偵探,找出藏起來的「停看聽」,孩子們找到以後,再加上老師引導,可以增減這些「說話的方法」接著,就可以馬上請孩子試寫一段「方法段」,也就是「既然說話很重要,那該怎麼做呢?」     如此,孩子即可完成一段方法段,之後只要請孩子把論點換句話說,再加上引用習作的故事和課文中的名言佳句,孩子也能完成一篇短篇的議論文,但是,多了「方法段」的應用,孩子的議論文能夠寫得更明確呢!

康軒五上第一單元 實現夢想

圖片
康軒五上第一單元 實現夢想                        新北市頂埔國小   陳佳釧老師 < 教學思考點 >   目前的語文課本都採單元組織的方式,以主題概念貫穿各課,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各課的文章讓學生對主題有個全面性的認識。各課的單篇課文其實都是非常優質的選文,值得細細品讀,但透過單元主題的串連,彼此又能互相輝映,經由整體性的宏觀視野,可以促使學生更快迅組織、建構自己的想法,因此如何讓語文教學可以 「 見樹又見林 」是值得教師努力的方向 。    < 內容深究 >    以康軒五上第一單元 「實現夢想」為例,包含了我的夢想、拔一條河和從空中看台灣三課。在課文的單元頁其實就很明顯的看出編者的意圖,是希望經由許多人物追求夢想的故事,鼓勵學生勇敢立大志,並努力在生命中實踐夢想。 談論夢想的文章之所以勵志,就是文章中就一定會談論到文中的主角如何為了實現夢想而奮戰不懈的歷程,而最終的成就又如何影響了自己和他人,因此,為了增加 學生對文章的內涵、主旨的掌握 ,可以透過表格的比較,讓學生在思辨中反覆閱讀 這三 課文, 想一想這些主角的夢想 、 面對阻礙的方式 、 性格有什麼共同或不同處? 達到麗雲老師說的 「 求同辨異 」 之效,經由放在一起的比較分析 , 更能有效閱讀。 < 閱讀拓展 >   為達到 單元 主題的深度廣度,可以經由閱讀其他文章,拓展孩子閱讀視野,閱讀的部份作法有 三,選擇的方式則依據教學的時間和目的來考量 : 一、 課內延伸 : 利用影片、報紙或書籍的補充 , 補足課文不足的背景知識,讓學生更懂得故事的 脈 絡,更了解主角的心路歷程。 沈芯菱: https://youtu.be/5vyG0C_oUdo 拔一條河:紀錄片 https://youtu.be/yY-_zJ5z5-g 拔一條河:楊力 州 Ted 演講 https://youtu.be/mAHda7S-L9M 看見台灣的美麗和哀愁: https://youtu.be/AoYOs1Ehw78 齊柏林 Ted 演講 https://youtu.be/3aYUpzgXSCQ 二、 課內聯繫: 把課內其他主題不同 , 但內文相關的課文放在一起討論,也就是可以找出文章中的共同

康軒三上 第二單元 生活的智慧

# 康軒三上  第二單元 生活的智慧 何佩珊老師 ※備課方一:分析單元組成,了解單元主旨 康軒三上 第二單元 生活的智慧 一、解析單元標題(生活的智慧)—思考為何要上這個單元?  人類如何運用智慧,創造理想的生活?(人文)  能舉例說明人類如何運用智慧過生活。(語文) 二、分析各課取材與單元標題的關係  第五課:觀察與研究  第六課:藝術與科技  第七課:自然與生態 -->善用智慧,使人類生活更便利,提升生活品質,進而與大自然和平共存,永續生活。 ※備課方二:備學生已有經驗值 1.學生使用便利貼的經驗值高。 2.學生有閱讀故事類文本經驗。 ※備課方三:備單課的文本特色 1.看標題:本課標題沒有明示內容,可進行預測。 (引起閱讀興趣) 2.識文體:故事體,寫發明的故事 3.文本分析:找出「人事時地物」 ●發明物:便利貼 ●背景(時地):1980年代美國研究黏膠的公司 ●引發事件:希拉發明不太黏的黏膠 ●主角:法內 影響:發明便利貼 ●其他角色:希拉 影響:發明不太黏的黏膠,是法內發明便利貼的基礎。 教學點:讀出事件的因果關係 (以課文中的因果句談因果:研究員希拉用不同的配方做實驗,沒想到做出來的黏膠卻不太黏,所以沒有受到公司重視。) 4.利用角色出場分場景,看角色地位 希拉--不受重視的發明—不放棄(第2段)---因 法內--生活的不便—引想法(第3段)---------因 法內--思考與創新—得成功(第4.5段)-------果 5.找出段落間的因果關係 ●引言:第1段(開門見山說出主題物) ●事件一:不受重視的發明-->繼續思考用途(第2段) ●事件二:紙片易掉的不便-->想到辦法(第3段) ●結果:發明便利貼(第4.5段) 教學編排  標題預測—連結生活經驗(引起動機)  初讀課文—找出有趣的故事情節 1.分享覺得有趣的情節 2.討論有疑問的情節 3.掃除障礙  再讀課文—讀懂內容 1.了解故事因果關係 2.利用角色出場分場景,討論出因果關係  提供發明故事二三則,練習找出因果關係  用重述故事技巧說課文說發明故事 1.為什麼發明 2.如何發明 3.成功關鍵  聽與說 1.二分鐘說

康軒三上 第六課 不一樣的捷運站

康軒三上  第六課 不一樣的捷運站              何佩珊老師 ※教師備課: 一、備學生 1.了解學生對捷運站的認識 2.閱讀幾米繪本 二、備教材 1.讀標題:「不一樣」的捷運站 ●和什麼不一樣?-->和其他交通建設比較 ●為什麼不一樣?-->融入繪本藝術 ●如何使它不一樣?-->課文第三段 2.識文體:創作型文章 (工具性高,可練寫作) 3.文本分析: 本文內容在「介紹」南港捷運站的公共藝術。作者不以說明文形式作「介紹」,而是用「廣告宣傳」的手法,各段開頭故意重複出現類近的句式和字眼,營造強調的效果,吸引讀者的目光。不斷的邀請「你」進入這個不一樣的捷運站,這樣的寫法,引起你的注意了嗎? ●寫作編排: 1.假設句【如果】開頭(1.2.4段) 2.第3段:連續疑問句開頭引起注意,繪本藝術和捷運車站的結合。 ※教學安排  已去過北捷南港站學生分享介紹 未去過北捷南港站觀看影片  (學生課前準備) 閱讀幾米繪本  討論標題—「不一樣」  初讀課文 1.分享覺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 2.討論有疑問的字詞句段 3.掃除障礙  再讀課文—讀懂內容和寫法 1. 配合圖片閱讀,理解課文 2. 朗讀課文。讀出1.2.4段開頭,有節奏感的旋律。 3.比較1.2.4段開頭句的異同?這樣的開頭法對文章造成什麼效果? 4.朗讀第三句連續疑問句開頭,這樣的開頭法對文章造成什麼效果?在本文中有什麼作用?  寫作: 1.小練筆:假設句開頭法(如果.....) 2.引導式寫作:不一樣的OOO 一樣?不一樣?是觀察比較而來的。想一想,一、二年級和三年級的生活有什麼不一樣?老師有什麼不一樣?升上三年級心情有什麼不一樣?選定主題後,再想一想,你會從哪幾方面來書寫呢? (依照與主題有關的各項內容並列呈現安排內容。)

康軒五上第八課 失敗者的覺醒

康軒國語五上第八課 失敗者的覺醒     新竹市東門國小秦心 ★如何從一篇經典的議論文教學生寫議論文? 1. 文本分析 這篇議論文的結構是「論點 - 論據(二個正例) - 論證」,因此我教學生時,會以「論點 - 論據(一個正例) - 論證」的結構來寫。     論點是整篇文章最重要的想法。     論據中,麗雲老師的《寫作有妙招,閱讀一把罩》中提到論據分成事實性論據和理論性論據,而事實性論據為李安和萊特兄弟的故事,理論性論據則是其中引用的名言佳句,例如:「人生的光榮,不在永不失敗,而在能夠屢敗屢戰。」而此篇課文結合了理論性和事實性論據,更有說服力。     論證是論點和論據的結合。 2. 教學目標 我確立教學目標會在文本分析之後,了解這篇課文精彩之處,再對照習作,對照習作的原因,除了引導孩子能夠完成作業以外,最重要的是我需要了解作者和編者想要教學生什麼?我的目標有沒有偏離? 再來,我會看看目錄,本課在〈分享的力量〉之後,因此,學生在上這課前,應該已經知道議論文,且能夠自行或合作找出論點、論據和論證了,因此,又配合時間的關係,學生能讀懂議論文後,我想要讓孩子嘗試寫寫看議論文。 3. 教學內容 由於這是第一次寫議論文,所以我會分成三個部份來教學,分別仿照課文的方式。 題目是:從失敗中站起來     如何寫論點(搭配課文第一段) 設問法開頭→引用名言佳句(加入理論性論據)→反面說法→提出主要論點 透過帶領孩子閱讀第一段並分析出上面這些,孩子就能仿照第一段寫出論點。     如何寫論據(搭配課文第二段)(事實性論據) 背景→經過(挫折)→經過(打敗挫折)→成功 在這個部分,為了避免孩子的論據會偏題,我會限制他們找的故事一定要有挫折並且打敗挫折這個部分,才不會讓孩子寫出來論點和論據「骨肉分離」。     如何寫論證(搭配課文第六段) 引用名言佳句(加入理論性論據)→我們就該像……一樣(結合論據)→有一天……(結語) 這裡我強調的是孩子必須要結合論據,學習論據的精神,因此,才能跟論點有所分別。 透過分區塊教學,孩子在第一次寫的時候,會更容易上手哦!

康軒五上第六課 田裡的魔法師

康軒國語五上第六課 田裡的魔法師   新竹市東門國小秦心 如何改變枯燥的識字詞教學? 1. 教學理念     學生升上五年級之後, 識字詞 教學的比例漸漸減少,改成著重學生對於文本的閱讀理解, 但是識字詞教學的比例減少,並不表示識字詞不需教學,而是需要給予學生新的識字詞方法來理解生字詞 ,以往學生理解生字詞是透過查字典,但是當他們開始面對一大篇許多他不認識生字詞的文章時,若每一個字都要查字典,那不僅耗時也降低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因此,學生透過三種識字詞方法從「已知」字詞推論「無知」字詞。     三種識字詞方法分別是: 部件識字詞:只要有類似或相同偏旁的部件,便可以推斷可能是跟某種事物有關,例如:土壤,都有部件「土」,因此可以推斷跟土地有關。 另造詞識字詞:字詞分別拆開,另外造一個新詞,或是成語、字詞中用已知的字或詞來解釋,例如:突發奇想分別拆開造詞是「突然」、「發現」、「奇妙」、「想法」,合起來就是「突然發現了奇妙的想法」。 上下文推斷識字詞:從文章中的上文和下文推斷出字詞的意思, 例如 1 :漁翁看著「魚漂」,水面上的魚漂晃動一下,漁翁立刻拉起魚竿,釣上一條魚。從上下文可以推斷出「魚漂」是漁翁的,而且是釣魚會用的,再來,魚漂是浮在水面上的,最後,魚漂的功能是告訴漁翁有魚上鉤了。 例如 2 :以前的番茄比較大顆也沒有甜味,他看到小孫子不愛吃,於是努力培育出可以一口吃一個的「聖女小番茄」。不斷的嘗試、不斷的開發,他在自己的實驗室中,永遠不覺得疲倦。可以讀出「聖女小番茄」是:比較小顆、有經過培育且可以一口吃一個等資訊。 2. 教學流程     一開始,不要馬上就給三種方法,而是先介紹一種,舉課文中的例子示範給孩子,並請孩子們利用該方法從課文中挑一個圈詞分組練習,我的介紹順序是 部件識字詞→另造詞識字詞→上下文推斷識字 ,接著請他們上台報告。     識字詞的教學還可以跨課,在之後的課堂,孩子們開始熟悉這三種方法時,接下來,我有時會請他們先討論有沒有不會的字詞需要討論,若沒有,我會每一組都給一個我事先選好的字詞 ( 都不一樣 ) ,請他們分組討論,用任一種方法來解釋字詞,並上台報告。     最後,當他們已經非常熟悉時,我甚至會請他們混合著用,一個生字詞,透過三種方法解釋出的意思並不會完全一樣,但會使這個字詞的

康軒六上國語第六課 東海岸鐵路

圖片
#云團隊  #備課好配方 #康軒六上國語第六課 東海岸鐵路 ✿ 備課好配方—從教作文到改作文 ✿ 林懷民說:年輕時的流浪是一生的養份。如何讓眼前美麗的風景,成為心上動人的風情呢?那就提起筆書寫吧! 東海岸鐵路 是一篇寫景的記敘文,隨著作者筆下的描寫,帶領著讀者從臺北樂遊到花蓮,沿途的山中小鎮、濱海小城,在顏色的變化與光景的遞嬗間,構築了一幅幅迷人的畫面。 配合第二單元統整活動二的教學重點,老師可以引導著孩子,以時間和地點順序發展為主軸,學習遊記的寫法。除此之外,從教課文到教作文,還不夠!也可以嘗試改變作文的批閱方法。讓孩子「明明白白」老師的用心,「清清楚楚」改進的方法,「快快樂樂」用寫作與老師交心哦! 我是這樣備課的: ✎ 以單元進行整體規畫 :縱覽康軒版國語六上的課本目次,第二單元為「臺灣印象」,配合  統整活動 二的教學重點有: 1 、認識書法—書法的字體。 2 、閱讀指導—學會查資料。 3 、  我 會作文—寫旅遊 見聞。看到這裡,老師們可以思考,如何將統整活動的重點融入單元裡  各課 的教學目標,有系統的從統整活動二的教學重點,思考如何適切的聯繫與融入第二單  元各課 ,貫串整個單元。 ✎ 從統整活動解讀單元教學重點: 「描寫景物」和「抒發感受」是遊記取材的重點。成功的遊記能讓讀者有身歷其境的感受與感動。搭配著統整活動二,老師可以藉課文闡述遊記的寫法: 1 、時間的發展。 2 、地點的發展。 3 、描寫沿途的風光。 4 、抒發自己的感受。 ✎ 分析文本,規畫教學流程單: 作文,就是要在學校完成。第六課的最後兩節課堂時間,可以讓學生配合習作的「作文練習」完成一篇以「你一定要去的○○」為題的遊記。 在選材時,老師不妨引導學生,以自己真實經驗為主軸來蒐羅素材,能感動自己的地方,才能觸發寫作的靈感,也才能感動文章的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通常,我都會考考學生,選擇地點的理由,口頭描述去遊賞的經歷→如果沒有與家人出外旅遊的經歷,校外教學的地點也是很好的主題哦!) ✎ 這樣改作文,學生很「有感」: 要完成一篇文章,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偏偏寫得很辛苦的學生,和改得很辛苦的老師,彼此之間無法有效互通自己的心聲,所以學生寫得很吃力,老師改得快沒力,拿到改好的作文,學生還看得很無力…。建議老師,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