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三上第七課 馬太鞍的巴拉告

康軒三上第七課 馬太鞍的巴拉告 蔡孟耘 【教材分析】 一、本課是說明文: 以說明的方式介紹花蓮 馬太鞍的巴拉告,理解這種聰明的捕魚方式,能讓大自然生生不息。 二、教材地位: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說明文,不同於記敘文本,閱讀的方法也不同。新課綱的中年級閱讀學習表現著重「認識繼續、抒情、說明及應用文本的特徵」,搭配寫作的學習表現則是「書寫記敘、應用、說明事物的作品」,如何從讀到寫?老師必須從一篇篇說明文的課文教學過程,讓孩子從「讀懂」、「懂讀」到能夠用說明表述方式來「表達」。 三、教學思考: 每篇文本都有其獨特性,老師應該掌握教材的獨特性,教出語文的工具性。 說明文的重要特點就是具有知識性,閱讀說明文通常是有目的性的,例如:獲得新知識。我們整理教材所有說明文課文,可看出這些課文分別具備了各種類別的知識,學生從閱讀中獲得新知識,進而拓展其他相關閱讀開闊視野。 指導中年級學生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有其必要性,因為社會課、自然課的教材內容,大多用說明方式書寫的,學生若無法讀懂內容,將產生學習困難。因此,如何 讀懂說明文 本,就是中年級最重要的學習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