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樣「玩」備課~三下第10課:臺灣山椒魚


我是這樣「玩」備課             陳麗雲
      備課時,教師可以從文章形式、內容、單元統整等幾個方向思考教學目標。目標確立之後,再進行教學的設計與活動。以〔臺灣山椒魚〕這樣介紹科普知識的文章為例,備課時可以從形式的部份來進行一課一重點的教學(配合後面統整活動三:讀懂說明類的文章),讓語文課回到語文課,不是上成自然課,讓語文的工具性落實在課堂。

課例:三下第10課 臺灣山椒魚


 文本分析:


教師教學前要很清楚知道:「為什麼教?」(要達到什麼教學目標?)。因為我相信:「讀懂」(讀出寫法)才能「寫好」(向讀學寫)。
《臺灣山椒魚》是一篇以說明為表述方式的文章。除了第一段開頭之外,共有三個小標(山椒魚不是魚、石縫裡的偶遇、山椒魚的大危機),還有大量的圖片和表格,這是說明類文章的特點。配合本課後面統整活動三「閱讀指導——讀懂說明類的文章」,《臺灣山椒魚》這一課可以聚焦在說明的讀寫,我的教學目標設定為:「讀懂說明類文章的寫法,進而寫出一篇介紹動物的說明類文章。」(從閱讀進入寫作:從讀懂到寫好~先讀懂說明文的寫法,再習寫一篇相關的動物類說明文。)
備課時,要特別注意:千萬別把這一課當成自然課,把主要教學時間放在補充山椒魚的習性和相關資料,那麼教學重心將完全走偏了。當然,這些相關資料可以在延伸活動時進行補充,但絕不是本課的教學主軸。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讀懂說明類文章的寫法,進而寫出一篇介紹動物的說明類文章。
(二)教學準備:繪製心智圖的紙張和文具、相關動物類的科普書籍
(三)教學過程
1.      讀出寫法開頭的寫法設問開頭
〔臺灣的山椒魚〕的第一段只有二句:
你知道四季如春的臺灣,也有冰河時期的動物嗎?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牠吧!
請學生思考第一句:「你知道四季如春的臺灣,也有冰河時期的動物嗎?」這一句雖是問句,但它真的在問你嗎?還是在告訴你?也可以讓學生運用相互比較法:
你知道四季如春的臺灣,也有冰河時期的動物嗎?
四季如春的臺灣,也有冰河時期的動物。
以上二句意思相同,哪一種方式比較有吸引力?
學生都會說是第一句的問句,因為讓讀者有「神祕、吊胃口、期待、驚喜」的感覺。
所以,說明類的文章,可以用問句開頭,讓人有想一窺究竟的好奇心。這不就是教導「設問說明」、「設問開頭」最好的實例嗎?這便是從文章中學習讀寫方法的最佳範例。
2.      讀出文章內容與寫法文章取材
 除了第一段開頭之外,文章共有三個小標(山椒魚不是魚、石縫裡的偶遇、山椒魚的大危機),還有大量的圖片和表格,這是說明類文章的特點。接著,我請學生從三個小標的文章內容裡,找出文章「從哪些方向介紹山椒魚」,搭配著圖表說明,學習「說明事物(動物類)時,可以從種類、外型、習性、特徵、居住環境、活動範圍、特殊技能、繁殖和面臨的危機......等方向著手,畫出心智圖,回應「讀懂說明類文章的寫法」的教學目標。








 3.    列出寫作大綱從讀到寫,讀出寫法

請學生自己選一種動物,以心智圖的方式寫出大綱(要從哪些面向介紹動物),佐以課文為架構,寫出一篇動物的說明類文章。要書寫的動物若相關資料不足,可以到圖書館蒐集資料,或是上網閱讀找資料。



中年級學生的寫作,大部分無法達到信手拈來的創作階段,是從習作(練習寫作)入手。當手搖筆桿躊躇不知如何下筆時,可以從模仿開始,具體一步步建置學習的階梯。畢竟「無中生有」的創意是非常困難的,「有中生有」是創意的再造,也是一種自我的創新。

4.      說明海報製作為寫而讀,寫時用讀,讀寫共進

為鞏固學習,可以配合統整活動三「閱讀指導——讀懂說明類的文章」進行介紹動物的海報設計。這時,每人可以任選一種動物(要用之前寫作的材料也可以),全班選擇的動物盡量不要一樣,這樣結束可以相互閱讀,相互學習。相關的資料可以到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閱讀後完成海報。要有:標題,小子標,可以配合圖表和文字相互搭配介紹,將所學妥善活用,讓知識活化。

所有完成的海報,可以擺出來相互閱讀,這也是一種很好的閱讀學習。







備課時,讀懂文章內容重要,解構文章是怎麼寫的也很重要。如何讓孩子從閱讀中讀出寫法進而到寫作,是我們需要為孩子搭起的橋梁。若還不知如何進行,那就把自己想成學生,想他們在讀文章的時候,有什麼感覺?有什麼問題?多讀幾遍的時候,又有什麼收穫?想他們要下筆寫作時會遇到什麼問題?課本的文章能如何幫助我?如何讓語言從理解到運用?這樣教師的「教」時就比較能與孩子的「學」接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是這樣「玩」備課~四下第7課:請到我的家鄉來

康軒六上第二課 跑道

我是這樣「玩」備課 :五上第3課~蚊帳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