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六上 第四課朱子治家格言

康軒六上 第四課朱子治家格言
新竹市東門國小 秦心老師
也許,許多老師看到這一課,會覺得有點無聊,想著:「不過就是五則格言,這樣解釋完以後還需要上什麼?而且旁邊都有語譯,學生自己看也看得懂.」而顯得這課單用五則格言搪塞,未免太空泛了些,其實,這時候,我們先換個角度來思考,如果你是朱柏廬(作者),你寫這些格言是要做什麼?你的目的是什麼?藉此,我們來思考我們想教給孩子什麼?透過易位思考,我想到的是:「孩子們在讀過這些格言,他們可以了解在古代,朱柏廬認為治家應該具備什麼?」這樣讀這些格言,我們就可以探討很多了.另外一個部分,其實,我一直以來都認為「注釋」跟「語譯」都是後人給予的解讀,因此,我在上課的時候都希望孩子先讀原汁原味的文本,而這樣短短的格言,很適合給六年級的孩子讀,原因是,可以銜接學生升上國中面對的文言文,讓他們先試試水溫.

因此,一開始,我先把這五則格言發下,不翻課本,就字面、詞面或上下文,請小組先去試著解讀其意思,並上台幫我們解說,在這一階段,我想達到兩個目標:一為藉由推論理解格言,二為訓練小組討論的方法.在推論理解部分,因為一直有教孩子們運用部件、另造詞和上下文去推論理解,因此在這個部分,我認為孩子們透過討論可以達到,但在討論的方法部分,會在六上還教的原因是,學生因為熟悉了每位同學,相較來說也很了解每個同學的程度,所以很常會只聽程度好的同學發言,而程度普通的同學則淪為聽眾,容易有一言堂的情況發生.

圖解:
1.右上的小框框裡,規定了相關的討論方式,並要求學生把號碼記錄上去.
2.首先,要求學生們試著斷句,再來,請他們先討論我特地框起來的詞語,是什麼意思,接著,了解詞語的意思後,試著寫寫看一整句的意思,如果行有餘力,再來,根據討論出的意思,去想想看這句的主旨以及作者的個性可能是什麼?
3.因為有些組別討論的格言是重複的,因此,兩到三組根據同一格言一起報告、補充,或是他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那麼就記錄在旁邊,所以可以看到各組也有修正的痕跡.

當學生充分理解格言以後,這時,我們便要歸納,我告訴學生們:「這五則格言.都是同一位作者朱柏廬所寫,請問你覺得他的個性可能是什麼?」從不同的格言,我們可以看見作者的個性有不同的展現,再來,我再問:「這五則格言,都是收錄在治家裡,你認為,作者覺得要治家,需要具備什麼?」在這一階段,我覺得很有趣,因為學生能提取出每則格言的主旨,然後我會反問他們:「你有沒有具備你剛剛說的治家的品德呢?」從格言中去反思到自己,學生們藉由格言思考自己有沒有做到,偶爾也會有相互吐槽的情況發生,但學生們在這樣像是聊天的過程之中,檢視了自己,並且,產生嚮往的動機,當然,我覺得不盡然所有的格言,學生們都會認同,像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對於現在衣食優渥的學生,並不太能體會為何要去思考這些食物的來源,這時候,我們再轉個角度,帶孩子去認識那個時代:「藉由這些格言,你認為那個時代的生活環境應該是怎樣的?」
透過這樣一層一層的去探討,探討作者自己、反映的學生自己、作者所處的環境、自己所處的環境,我們不僅是去解讀格言,而是去認識一個過去的時代、文化,透過對照,了解自己所處的時代、文化,用文化底蘊奠基的課堂,是不是更厚實了些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是這樣「玩」備課~四下第7課:請到我的家鄉來

康軒六上第二課 跑道

我是這樣「玩」備課 :五上第3課~蚊帳大使